台中牙醫|《不可不知》4因素交互作用造成蛀牙

台灣新生報 戎宿安 2019/1/3 12:00

齲齒俗稱蛀牙,從小就聽到大人說糖吃太多就會導致蛀牙,然而根據三總牙科部家庭牙科的資料顯示,導致齲齒形成的原因很多,但在日常生活中,齲齒大致是由細菌,食物,宿主和時間這四種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。

齲齒在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,細菌扮演著主導的作用,人類的口腔中存在著大量的各類細菌及其他微生物,但非所有的細菌都具有致齲力,在口腔中致齲的細菌主要有變異性鏈球菌,乳酸桿菌,和口腔放線菌。

其實各種致齲菌對牙面有一定的選擇性與定居,窩溝中以變異性鏈球菌和乳酸桿菌最多,平滑面以變異性鏈球菌最多,牙根面最容易找到的是黏性放線菌。

然而這些細菌都是屬於產酸細菌,當這些細菌與食物成分中的碳水化合物(尤其是蔗糖)作用時,就產生酸,而這些酸會與牙釉質生成去礦化反應,使牙釉質表面脫鈣,軟化,於是就出現了蛀洞。

細菌在牙齒表面的附著要依靠牙菌斑,它是細菌的生長環境。細菌在此生態環境中生長、繁殖,並進行複雜的代謝活動,而臨床調查證明口腔中牙菌斑多的兒童齲齒也多。

另外也有研究顯示,造成齲齒的細菌會經由母親或照顧者的餵食或接觸等方式,傳染給嬰幼兒,增加嬰幼兒罹患齲齒的風險。

另外在齲齒形成過程中,食物是細菌新陳代謝所需的能量來源,然而這些物質供給菌斑中細菌存活和活動的能量,在代謝過程中使糖發酵產生有機酸(乳酸),酸長期滯留在牙齒表面和窩溝中,使釉質脫鈣並形成齲洞。致齲的醣類很多,最主要的是蔗糖。

至於宿主對齲齒的敏感性涉及到各種因素,如唾液的流速、流量、成分,牙齒的型態與結構以及全身狀況等。牙齒排列不整齊、擁擠、重疊處易患齲齒。唾液有清潔牙齒的作用,唾液的某些成分對齲齒和牙周病能起到抑制作用。其他如遺傳、營養、礦物質、內分泌對宿主的抗齲力也有一定的影響。

由於齲齒的發生和形成是一個相當緩慢的過程,碳水化合物滯留於牙面上所需的時間,牙齒萌出所需的時間,菌斑從形成到具備致齲力所需的時間,這些也都是影響齲齒產生的重要因素。

 

台中朗日牙藝提醒您,牙菌斑會因日積月累而造成齲齒,若延宕治療可能會造成需要根管治療甚至是缺牙的情況,請民眾千萬不能大意。

劉得廷醫師

劉得廷醫師

台中朗日牙藝診所院長

劉得廷醫師是追求完美的全瓷美學專家,專精陶瓷貼片、全瓷冠、DSD數位微笑設計,嚴選明星藝人專用瓷塊,結合精準規劃與嚴苛工藝,打造高質感的輕瓷美白貼片,用心成就每一個完美笑容。